关下即是广武,位于山阴雁门山的长城脚下,紧依雁门关,扼守关内勾注陉之咽喉,是长城线上的重要军事防卫据点。依塞傍关,地处要冲,与长城紧密相连在一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历史上兵家为争夺雁门关,这里常常是短兵相接的战场。
广武今有两座古城:其一坐落于勾注东陉要冲,名新广武;其二地处勾注西陉要冲,名旧广武。
新广武原名广武营,在雁门关北10公里处。两山对峙,中置营城,亦曰广武陉、广武站、广武城,为雁门关守卫重地。明洪武七年(1374)重建,万历三年(1575)复修。城周长2公里,城高10米,墙宽4米,城墙内土外砖结构,坚固雄伟,左右连接东西长城,中置东、西两门,扼紫塞咽喉。新广武由山瓮城、广武城、南关瓮城三道防线组成,远远望去,新广武城像簸箕,南关瓮城像斗,俗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坚固。明代这里一直设重兵把守,并兼挟平型关、北楼口、大石崞等18个关隘。雁门关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多设于此。
新广武有一座庙宇,现存遗址有大雄宝殿、戏台和钟楼等。大雄宝殿除塑佛像外,墙上还刻有温酒斩华雄、鞭打督邮、三英战吕布等三国系列壁画。画面气势雄伟,画中人物纷繁而不杂乱,是不多见的艺术品。戏台分前后两部分,造型别致,独具一格,前台单檐卷棚歇山顶,后硬山式,前、后台衔接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空间。戏台明间施斗拱,两次间不用。据说戏台还有乾隆皇帝御笔“莫不尊亲”一匾,现不知流落何处。这里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如“狗爪莲花城”,“半城墙有座门”,“一块石头盖一座庙”等。
旧广武即史书上所称的西陉出口,坐落于恒山山脉的雁门关下白草口处。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始建于辽、金,为雁门关之山前防御据点。今存较完整的古城墙系明、清修建。城墙东西长300米,南北长500米,城高8.2米,女儿墙高1.7米,墙基宽6米,有东、西、南三门,东门大,西门次之,南门小,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