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的壁画,很可能是宫殿建筑好了以后,过了较长的时间才画上去的。现在可以看到壁画上的题记有作:“泰定二年六月”(按为元晋宗二年公元1325年)的,有作“十方大纯用万寿宫彩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大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岁次戊戌季秋重阳”及“禽昌朱好古门人……”等同年“毕工”的题记。
由此可见永乐宫的修建和壁画的绘制差不多和元代共始终,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搞了一百多年,许多“鲁班匠手,道子画工”长年累月的劳动,才使我们在六七百年以后还看到一座保存大部完好的元代建筑群和大量的中国画派的精美的璧画。它是和敦煌壁画受到外来影响不同的。

可是那位吕润宾和主特永乐宫修建的潘德冲毕竟还不是“神仙”,他们没有算到“黄河”也会有“清”的日子,“人仙”真是要“过海”。—这里却成了三门峡大水库。
那么,这座“神宫”眼看就要作“龙王宫”了,怎么办呢?头一步就需要把壁画剥离下来,然后再把房子搬走。从1957年开始准备进行准确工作,美术学院的师生去临摹,摄影师们去拍电影、照像。古代建筑修整所的工程师们去测绘。一面作了这些纪录工作,一面就研究剥离壁画的办法,经过大家研究,搞出一套完整的办法。作出一套剥离的工具。又经过几次试剥,完全成功。于是就在1959年间,山西省组织了永乐宫迁建委员会。三门峡工程局和各地党委都给了大力支援。从3月间就开始了剥离壁画的工作,到了这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只用了七个月时间,就把全部九百六十平方米的壁画全部安全剥离下来,接着拆迁建筑的工作也就开始了,又在四十五里以外的芮城找好了“新宫”的地址。
把壁画和建筑构件全部运到新宫。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剥、拆、运、建之中,不知遇到多少困难,可是毫没有难住不怕困难、不畏艰苦的人们,到了1960年6月底,三门峡水库拦洪以前,旧宫那里除了一只特别庞大的石乌龟,很想洗个澡再来以,其余的一砖一石,一树一木,都搬到“新宫”来了。一个多月前我们到了“新宫”一看,四层大殿又照原样恢复起来。壁画全部安全地躺在宽敞的库房里等待安装,材木不但开花,而且结了果。这里背后是魏峨的中条山,前面十里开外就是碧清的大水库,右边有一座唐代的龙泉寺,而新宫的本身正-是战国芮伯故城的遗址里,将来环湖公路修通,水陆都可以到达,那时春秋佳日,将是世世代代的游览胜地。